进入全球销量前10名的比亚迪,用20年时间给出了最优解

在工业领域,如果不计成本,只追求极致奢华和极致性能,像劳斯莱斯、法拉利那样,相对还是容易的。而难的是以更低的成本,实现更优的性能,同时还能大批量生产,让普通消费者都能享受科技普惠的福利,才是真正的了不起。如今,新能源车累计产量已经突破500万辆的比亚迪,就是凭借着更低成本、更优性能这两把利器,在今年上半年全球汽车销量排行榜中,成功杀入前十名。

焦虑的欧洲车企,价格战没有胜算

过去中国制造业的价格优势,是建立在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基础上,而如今新能源汽车行业则不然。这一方面得益于最近二三十年中国汽车行业快速发展奠定的产业基础;其次,国家政策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鼓励,带动了大量资本在该领域的投入;第三,则是以比亚迪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多年来践行垂直整合战略,在总体销量爆发之后展现出成本方面的显著优势。

面对中国车企的快速崛起,曾经占据主导地位的欧洲车企显得忧心忡忡。前段时间的慕尼黑车展上,雷诺公司的工程执行副总裁吉尔·勒·博尔涅(Gilles Le Borgne)就表示:该公司无法承担与特斯拉以及中国同行打价格战的高昂成本。宝马公司CEO 齐普策(Oliver Zipse)虽然认为宝马作为高端品牌,依然保持优势,但他认为欧洲的中低端汽车制造商在与中国竞争对手的价格战中,几乎没有胜算。

曾经傲慢的欧洲汽车大佬,如今却委屈得像被人欺负了的孩子一样,惹得德国总理赶紧出来安抚,说“竞争应该激励我们,而不是吓倒我们。”同时还宣布了一项总额1100亿欧元的激励计划,来为德国电动汽车行业发展提供支持。

被拆解的海豹,成本比Model 3低15%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真的如此强大了吗?我们的优势到底在哪里?竞争对手可能比我们更关心这个话题。今年6月份,日本最大的出版社日经BP社详细拆解了一辆比亚迪海豹,并将其拆解分析的过程制作成书,以最低88万日元(4.5万人民币)的价格卖给日本的汽车从业者作为参考。

如果说日经BP社拆解的关注重点是比亚迪在电动车方面的技术特点,比如e平台3.0架构下的CTB电池车身一体化、热管理、智能化配置等,那么最近瑞银证券研究部对海豹的拆解,则重点研究了比亚迪的供应链体系和成本结构。其研究报告显示,比亚迪海豹整体成本较特斯拉在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的Model 3低15%,比大众汽车在欧洲生产的相似规格车型成本低35%。哪怕是在欧洲本土生产,比亚迪海豹也能比欧洲同类产品便宜四分之一。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原因貌似很简单,就是众所周知但短期内几乎无法复制的垂直整合能力。瑞银中国汽车行业研究主管巩旻向媒体透露,海豹约75%的零部件均由比亚迪自行生产,零部件自制比率远高于在中国生产的特斯拉和在德国生产的大众汽车。

早期的时候有一种说法,比亚迪除了玻璃和轮胎,其余零部件全都自己生产。而如今,比亚迪是全球唯一一家同时掌握了电池、电机、电控三大技术的车企。垂直整合的好处,首先是产品开发的高效率和系统的高度集成性,而且能够确保零部件的稳定供应,销量爆发后的成本优势也得以进一步放大。据瑞银研究报告显示,比亚迪刀片电池电芯成本为5833美元,是行业内成本最低的电池包,比特斯拉的磷酸铁锂电芯低了5%。

更低的销售价格,让老百姓享受实惠

能够把成本控制得更好,才有能力将产品的价格压得更低,从而在市场上保持主动。

以刚刚在欧洲上市的比亚迪海豹为例,两个版本售价分别为4.49万欧元和5万欧元。相比较而言,比海豹低了一个级别,而跟海豚处于同一级别的大众ID.3,在欧洲的价格都要4万欧元左右。

在国内市场,秦PLUS DM-i以9.98万的起售价,吹响了“油电同价“的冲锋号。而以合资竞品丰田卡罗拉为例,插电混动车型双擎E+要卖到20多万,哪怕是普通混动版,官方指导价也要13万多。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10万以内就能买到一辆可油可电的插电混动轿车,目前来看,可能也只有中国的消费者才能享受到这样的福利。

包括前几天刚刚上市的海豹DM-i,一款集豪华、时尚与运动于一身的B级插电混动轿车,尺寸比雅阁、凯美瑞、迈腾、帕萨特还要更大一点,而起售价仅16.68万元。

再说硬派越野车领域的未来“豹款”——方程豹豹5,目前的预售价格30万-40万元,也比市场预期低了很多,在未来必然会对传统燃油越野车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

持续的技术投入,实现更优的性能

有了更低的价格就一定能畅销吗?这显然是一个悖论。价廉,还要物美,这才是一款产品成功的不二法门。

虽然以优秀的成本控制能力著称,但在技术研发方面,比亚迪的投入却可以用“不惜血本”来形容。在5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仪式上,王传福回忆起近些年走过的艰辛历程甚至数度哽咽。据介绍:比亚迪20年来的研发投入累计超过了1000亿元;在最近的12年里,有11年的研发投入超过了当年的净利润;尤其是最困难的2019年,净利润只有16个亿,但在研发上依然咬紧牙关投了84个亿。

长期主义的研发投入,让比亚迪形成了11个研究院、超9万名工程师的强大研发体系,而产出的结果就是平均每个工作日递交19项专利申请,获得15项专利授权,至今全球累计申请专利已超4万项。

这些技术应用于产品,自然展现出超越同级的性能优势。我们还是从比亚迪销量最大的几款车型说起。秦PLUS DM-i哪怕是9.98万的入门款,也可以实现55公里的纯电续航,而百公里的亏电油耗低至3.9升。同时,旋转大屏、语音控制、NFC车钥匙、手机遥控等配置一应俱全,省油好开,智能好用,这样的车型怎么可能不成为冠军呢?

还比如方程豹豹5,以30-40万的预售价,却带来了百万级传统燃油越野车都不具备的性能。DMO超级越野混动平台,搭载全球首款纵置EHS电混系统、CTC越野专用双层电池包、行业首创的越野专用后驱电总成,能够带来媲美燃油越野车5.0T发动机的500+kW系统功率,以及同级最强的32000N牵引力,零百加速仅4.5秒。无论是极限越野、房车拖挂还是户外露营,它所提供的用车体验都是颠覆性的。

双剑合璧,未来可期

多年来形成的垂直整合供应链体系,以及持续研发投入所形成的技术优势,让比亚迪难能可贵的将成本和性能优势集于一身,因此在坚持了20年之后,比亚迪终于厚积薄发。在去年11月,比亚迪首次超过一汽-大众,成为中国市场车企销量第一名;今年上半年,比亚迪以125万辆的销量成绩,不仅成为中国市场车企和品牌双料冠军,同时超越奔驰和宝马,代表中国车企首次进入全球车企销量的前10名。

对于失败者来说,总会有各种失败的借口和理由;而对于成功者来说,心中只有梦想,并不断为之努力,而结果只是时间的问题。比亚迪用20年时间做了一道证明题:证明了比亚迪可以、新能源车可以、中国汽车可以! 2023年上半年,比亚迪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占有率达到了33.5%,在竞争最激烈的中国市场能做到如此规模,那么面对更广阔的全球汽车市场,我们有理由相信:比亚迪一定也可以!